头条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先锋聚焦 > 头条新闻 > 转型跨越勇争先 赓续奋斗启新程

转型跨越勇争先 赓续奋斗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1-01-07   浏览量:    来源:

回首“十三五”,八公山区一心一意谋发展,综合实力越来越强;一以贯之促转型,产业结构越来越优;一如既往抓改革,发展活力越来越足;一着不让优生态,绿水青山越来越美;一鼓作气搞建设,城乡颜值越来越高;一丝不苟增福祉,民生保障越来越牢。


盘点“十三五”,一组组亮眼的成绩统计在节节攀升的数据指标里,体现在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上,融入在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里,洋溢在城乡百姓的幸福笑脸上......


以实干求成,以奋斗答卷!五年来,八公山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创新转型之路,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暖民心,抓落实、重执行,推动资源型城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阔步前行,交出喜人答卷。

图片

稳中求进促转型,点燃接续奋斗“新引擎”

“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财政收入由1.5亿元增加到2.95亿元,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8.8%。


数据见证发展、彰显实力。八公山区曾经因煤而建,缘煤而兴,多年来该区坚决摒弃一煤独大的产业局限,全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百花齐放。如今该区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15年的3.5:56.5:40调整为2020年的2:37.2:60.8;


坚持“项目为王”,夯实平台引凤来栖。五年间,八公山区工业集聚区建设从无到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相继建成外贸出口产业园、新型环保建材园、食品加工产业园,并积极引导更多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入驻,提升全区创新、创业能力。与此同时,围绕旅游发展、景区建设、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食品产业、总部经济等开展精准招商,落实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包保推进机制,仅2020年新开工招商项目6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9个。


注重文旅融合,“美丽经济”蓬勃发展。八公山风景区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十三五”以来,该区不断加大投入,对景区进行硬件提升,改扩建南塘湖至八公山风景区道路,建成景区东大门汉阙广场、青龙山生态停车场等;不断引进文旅项目,淮南国文旅小镇研学基地建成运营,四季花海项目初具规模。为了让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更加璀璨夺目,八公山区指导景区周边村成立“旅游发展党建联盟”,深入挖掘八公山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族村寨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完善景区旅游度假体系,使这些依山傍水的村落焕发生机和活力。2020年该区接待游客量达到1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1.8亿元,年均增长8%。


培育“一村一品”,乡村振兴“加档提速”。八公山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培育特色产业,引入优质项目,探索发展生态旅游观光、文化创意、民宿经济等于一体的产业,进一步夯实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基础,带动村民“造血”致富。农事体验游、农业观光游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仅2019年该区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46.5万,村均净增6.4万元,其中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占比19%,位居全市前列。





图片

进中求变谋改革,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

安徽非亚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是去年八公山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为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见效,八公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窗口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在4个小时内就完成核名、设立登记、受理、审核、发证、领取企业印章等全部业务,并为企业免费刻章。“该项目实现当周洽谈、当周建设、当周投产,创造了全市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八公山速度’”。该区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生动的事例,良好的口碑,是八公山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与效率的缩影。


行政效能提升。全面落实356项改革任务,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3+2”清单制度,“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成效显著,“互联网+政务服务”基本建成。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五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万个。


改革成效显现。机构改革、商事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等稳步推进。


开放力度加大。2020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5.4万美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利用境内资金57亿元。积极与长三角先进地区建立合作机制、缔结友好县区;新增东华欧科、东辰橡塑等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6家。





图片

变中求新重生态,装扮城乡环境“高颜值”

“原来这里用三个字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那就是脏、乱、差!现在这里的环境多好哇!每天早晚广场上特别热闹,健身的、跳舞的人都很多。”80多岁的周大爷已经在八公山区生活了60多年,如今每天早晚都到城市记忆广场休闲散步,累了就在广场上搭建的休闲椅上坐一坐,和街坊们聊聊天,日子过得十分舒适。


八公山,自然风光旖旎,生态环境宜人。坐落在这座千古名山下的城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强环境整治,加快文明创建,打造“最美底色”,扮靓城乡面貌。


整治环境植树造林,厚植绿色发展根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PM2.5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指数连年下降。水质监测达标率100%,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实现污水管网“零突破”。新增成片造林1095亩,森林抚育105690亩,义务植树52万株,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4个。淮河禁捕退捕深入实施,淮河河道和山石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绿色成为八公山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市容市貌焕发新姿。淮凤路改造、老淮凤路扩建等重点工程顺利完成,孔李淮河大桥建成通车,升级改造城市道路17公里、改扩建农村公路50公里。完成棚户区改造8.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整治改造45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1211套、保障房1040套。新建街头游园9个,城市记忆广场建成投用。


创建为民为民创建,文明生长幸福可感。坚持城乡一体全域文明创建,深入开展“每日一路”、静态交通、文明养犬等专项行动,实现由突击管理向常态长效管理转变,月度测评成绩一直连续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农村“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深入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获评省级美丽乡村2个、省级宜居示范村2个。





图片

新中求实惠民生,按下百姓幸福“快进键”

2020年初,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该区建立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区、镇、村的三级防控网格,划细划小防控单元格201个,抽调机关人员、社区党员、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组成联合工作组实行24小时轮岗值守,2例武汉输入病例成功治愈出院,以最严举措遏制了疫情蔓延,以最优保障护佑人民生命安全......


这场人民战争,捍卫了人民的幸福,更彰显了八公山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的发展思想。


五年来该区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民生保障不断健全。各项民生类资金累计投入20.16亿元,占财政支出84.5%。新增就业23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以下。在财政收支矛盾愈发突出的情况下,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逐年提升,较2015年增长46%、221%和186%。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实现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公共事业齐头并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成功引进合肥一中优质教育资源,共建教学班顺利招生并取得首届毕业班学生本科达线率84%的可喜成绩。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实施,农村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电子档案、妇幼保健、城乡居民医保征缴等工作成效明显,区医疗服务中心基本建成。


社会治理成效明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丰硕,打掉涉黑涉恶组织5个,依法提起公诉53人,查处充当恶势力“保护伞”“关系网”3人,社会大局安定和谐有序。加强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扎实开展“四下基层”“四最”试点工作,在全市率先建成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被国家信访局评为“三无”县区。


五年不长,只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住难忘一瞬;但五年的辉煌成就已在城市年轮中刻下印记深深——追赶中的八公山意气风发,奋进中的八公山步履坚实。


时间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又一个梦想升腾的时刻已经来临。“十四五”时期,八公山区将锚定目标,勇毅担当,加快建成资源型城区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长三角文旅康养目的地、制造业转移承接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地、特色农产品输出地。





我们相信,下一个五年,八公山人必将以奋斗者的姿态,以苦干实干的精神,更加昂扬地阔步前行,开创美好明天,书写壮丽新篇!


来源:淮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