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综合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综合 > 毕家岗街道:“前浪”传承、“后浪”继承的“初心接力”

毕家岗街道:“前浪”传承、“后浪”继承的“初心接力”

发布时间:2022-04-18   浏览量:    来源:

从“50后””到“00后”,他们年龄不同、岗位各异、性格有别……在淮南市八公山区毕家岗街道防疫一线,正上演着一幕幕“前浪”传承、“后浪”继承的动人故事。

50后:老骥伏枥 志在防“疫”

石威,1956年2月出生,毕家岗街道黄山社区退休老党员。

在黄山社区管控点,远远地就能看见一位老人戴着红袖章在值班值守。这位有着25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主动请缨参加社区的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年龄不是问题,咱们老同志也能上,我身子骨还可以,我很有自信能干好值班值守工作。”石威向黄山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胜郑重地说。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在管控点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尽显老党员担当有为的先锋本色。

60后:守护家园 助力抗“疫”

陈秀英,1969年1月出生,毕家岗街道新建社区居民。

自疫情防控以来,陈秀英主动帮助社区分担困难,积极参与社区防疫政策宣传、人员排摸、卡口检查、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等工作。在疫情最关键时刻陈秀英一直坚守在新建社区出入口卡点,负责进出人员登记,查验健康码,细致耐心的服务赢得居民的一致好评。陈秀英一直默默坚持着,即便腰腿痛疼,疲惫不堪也不叫苦,却很关心社区的工作人员。想着社区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多日奋战,非常辛苦,就自掏腰包为社区工作人员送上暖心水果。“在这个关键时候,我们要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吃点水果,保持体力,让我们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陈秀英分发着暖心水果,给我们的社区人员加油打气。

70后:心系群众 战守“疫”线

尹耀山,1971年4月出生,毕家岗街道曾经的老领导。

2019年10月,尹耀山到毕家岗街道担任街道党工委书记,期间他深入各社区,访民情、听民意、谋发展。2022年3月以来疫情形势严峻,尹耀山在得知毕家岗街道在招募志愿者,家住新淮园社区的他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管控点值守、核酸检测维持现场秩序,劝导居民不聚集不扎堆等疫情防控工作。他说,“虽然我离开了毕家岗街道,但是我身为党员,只要毕家岗街道需要我,我随时可以挺身而出。”尹耀山用脚步丈量防疫之路,更用实干诠释党员干部的担当。

80后:肩负重任 奋斗 “疫”线

张文婷,1989年4月出生,毕家岗街道卫健办工作人员。

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毕家岗街道卫健办工作人员张文婷肩负起了“数据库”“连接线”“消息树”的重任,张文婷和她的搭档孙嘉欣每天与时间赛跑,对各社区上报的数据进行核查、更新、汇总上报。为确保密接信息不疏漏、重点对象不失管、统计数据准确无误,她和孙嘉欣已连续奋战十几天,为毕家岗街道疫情防控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张文婷的女儿今年不到6岁,由于她每天早出晚归,无法照顾女儿,只能交给婆婆帮忙照顾。偶尔一次的视频连线,小小年纪的女儿看到妈妈后便大哭起来。挂断电话后,张文婷心里很不是滋味,对着手机默默地说:“等疫情过去了,妈妈一定好好陪陪你。”

90后:默默付出 守护 “疫”线

陶岩,1999年1月出生,毕家岗街道党政办主任。

自毕家岗街道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以来,陶岩便投身防疫物资供应、值班人员安排、车辆应急调配等后勤保障工作。为了保障各社区后勤物资供应及时,陶岩从周边各地积极采购消毒喷壶、医用手套、夜班人员值守保暖风衣等防疫物资。平时感觉不起眼的东西,在疫情期间“一物难求”,为保障各社区物资充足,陶岩则多方筹措、统筹协调疫情防控物资,为毕家岗街道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小陶,你真是及时雨,眼看着外科手套就不够了,你的小电驴驮着货就来了!”陶岩每天穿梭在各管控点,哪里缺物资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年龄不大,做起事来却件件让人放心。

00后:后生可畏 “疫”不言退

吴仪文,2003年6月出生,新淮园社区居民。

“我年轻,关键时刻我应该上!”在核酸检测点,吴仪文主要负责维持现场秩序,让前来排队的核酸检测人员正确佩戴好口罩,保持2米线,不要扎堆,指导年纪大的老人用手机打开核酸检测预登记码提前做好扫码准备。吴仪文拿着小喇叭穿梭在人群中,细心地提醒着每位居民。吴仪文说:“作为00后的我,帮不上什么大忙,只能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疫情!”

在毕家岗街道疫情防控一线,无论是老将、还是新兵,他们都是抗击疫情接力赛场上的关键一棒,只要党有号召、人民有需要、他们就会化身为英勇的防疫战士,默默守护大家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