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3 浏览量: 来源:
“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房前屋后搞得也干净,村民们住着舒服,外面来的游客也玩着舒心!”八公山镇妙山村80岁的贾大爷走在宽阔整洁的村道上高兴地说。
漫步在位于八公山风景区内的妙山村,绿树掩映下的民宿古色古香,清澈见底的小溪绕村而过,农家庭院的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这里风景秀美、生态宜居,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度假地,也是八公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成功缩影。
今年以来,八公山区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着力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新农村,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八公山下缓缓铺展。
党建引领聚合力,人居环境换新颜
八公山区将党建引领作为“方向盘”,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成立由区党政主要领导包镇、区四大班子及镇领导包村、村包组的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将专项行动作为“引路标”,各级党组织聚焦重点工作,紧盯“一点三线一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改善行动中的突出问题,不断开展政策宣传和问题整改。
“通过‘最美庭院’评比,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种些花花草草,把院子里装扮得漂漂亮亮的,住起来也很舒心。”获得“最美庭院”荣誉称号的山王镇山王村村民闪井厂高兴地说。
“我们山王村党支部以主题党日为载体,开展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通过推荐上报、组织评定、评选表彰等流程,以‘布局合理、庭院卫生、绿化整齐、家风文明’为标准,共评选出‘最美庭院’8户。”山王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希望通过“最美庭院”的选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从日常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个人做起,达到“里子”“面子”同步提升。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八公山区切实发挥群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不断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群众全面做好“四净两规范”“四勤两参与”,积极清理沟渠坑塘、畜禽粪便,拆除有碍观瞻、影响环境的临建乱建房屋和废弃院落的残垣断壁,对清理出的场地合理进行绿化改造,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守护、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不断净化、美化、绿化家园环境。
清理整治新提升,美丽宜居入画来
八公山区上下统一思想,以“一点三线一提升”为核心,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集中力量、全面推进。
该区按照“先易后难、对账销号”的工作思路,对行政村村部全面规范整治;对主要省道、县道沿线,村与村之间道路沿线和进村主干道沿线、村庄内部道路沿线全线清理整治;全面深化以“五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提升扩面行动。
为了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全面整治到位,八公山区组建督查组,先后20余次深入镇村,实地查看整治工作进展。截至目前,全区共清运垃圾杂物5180余吨,清除房前屋后乱堆乱放1286处,清理破旧广告牌和乱涂乱画413处,拆除无功能建筑及沿路旱厕47处,清理村内废弃水塘18处,为加快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迈向美丽宜居提供强大力量。
因地制宜增亮点,久久为功添魅力
用生态竹篱笆装扮主干道,两侧种满一串红、满天星等时令花卉;在巷内绿化带和广场空地植绿补绿,种植向日葵、红叶石楠、桂花树,吸引群众驻足留影;将农耕劳作与儿童嬉戏等场景跃然墙上,为乡村增添一抹灵动……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八公山区各村结合自身实际,紧抓春夏季绿化的有利时机,进一步美化靓化村庄环境,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为了坚决打赢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和持久战,八公山区着力构建“一封环境倡议书”“一个环境监督群”“一次主题党日”“一套网格体系”“四个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该区印发“一封环境倡议书”即《八公山区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并做成音频广播循环播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在全区范围内形成“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美化环境人人受益”的环境整治共识。设立“一个环境监督群”,实时发现、实时通报、实时整改,鼓励主动“亮家丑”,形成“随手拍,人人管,环境问题群里见”的良好氛围。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将党组织生活与环境卫生有机结合,每月组织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号召全体党员主动参加志愿服务或义务劳动,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村民共同爱护环境。建立“一套网格体系”,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防止致贫监测帮扶有效结合,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在网格员对农户的日常跟踪走访过程中,及时发现村内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群众户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每个环境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
一村一落皆是景,美丽乡村相辉映。如今的八公山区处处展示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新气象,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淮南日报记者 何婷婷 通讯员 郑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