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1 浏览量: 来源:
近年来,淮南市八公山区八公山镇始终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的重要内容,为适应教育培训多样化的需求,创新党员教育培训课程,积极构建特色教育品牌,通过“三个突出”不断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精准性、灵活性和实效性,有力提升党员素质,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精心设计课程,在课程安排上突出“精”。重点以理论实际相结合,激发学员兴趣。八公山镇利用本土优势,采用多种形式,以“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需求,分主题分模块统筹规划813名机关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授课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详实、紧扣乡村振兴,突出强指导性。创新教学方式,借助线上科技平台,利用好共产党员系列平台、安徽先锋系列平台、党员电教电视、学习强国、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农村远程教育等平台,为党员学习培训和教育管理打造坚实基础。注重非公企业100余名党员学习,建立健全2家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室,安排6名第五批区派党建指导员派驻企业指导开展党建工作,提升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为退休支部党员举办重阳节座谈会,发放党课书籍。
创新教育载体,在亮点特色上突出“活”。拓展培训载体,创新“线下+线上”同步教学,打破以往填鸭式“教”和被动式“学”,增加实地调研项目,在充分发挥村干部实训基地、党员活动室等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带领学员到5家典型示范区参观学习,邀请成功的乡土人才4位现身说案例,开展3场个人经验交流等,追寻党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利用本土纪念馆学习,镇级组织机关党员100余名,分两批赴寿县小甸集特支纪念馆、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潘集地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村级组织各村党员赴凤台板张集烈士陵园参观。同步加大任课教师的培养力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既要将本地老师“送出去”,加快知识更新频率,也要将外地教师“请进来”,吸取先进经验。
拓宽教育渠道,在方式方法上突出“多”。鼓励机关、非公企业和农村党员灵活利用零散时间开展个人自学。解读政策,明确方法,细化路径。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常性组织党员干部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发展党性教育专题调研”,深受党员欢迎,提振了党员的精气神。今年送教下乡30余次,为党员订购党建教育类图书1000余册,如《百年大党面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等。贴近农村学习实际需求,逐步建立乡村发展优势信息平台,同时增加学习关于乡村振兴的经典案例、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课程,建立乡土人才挂钩联系制度,经常邀请他们在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授课,强化挂钩联系责任制。拓宽村干部、乡土人才的学习渠道,扩大学习覆盖面,解决学习信息不对称问题,激发农村党员干事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