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01 浏览量: 来源:
近年来,毕家岗街道依托网格化管理,以“提事、听事、定事、评事”为导向,通过“讲、汇、谋、验”四疗法,确保“民有需、我有应、事有为”,有效解决社区治理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居民提事,畅通渠道“讲”。切实转变社区治理工作理念,通过设置信访接待室、“人大代表联络站”、网格热线、网格微信群,畅通多种提事渠道,引导辖区群众随时随地反映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变居民“不愿讲”到“主动提”,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您去看看吧,楼道里已经乱得不像样了……”近日,新建社区网格员在巡查中,有群众反应自家邻居在楼道内养鸡,不仅占用安全通道,排泄的鸡粪味实在让人无法忍受。网格员十分重视,迅速联系包片民警和物业相关人员到现场实际查看。现场,社区民警向养鸡户宣传公共安全法律常识,网格员从远亲不如近邻的角度劝导养鸡户邻里情的重要性。最终在大家的劝说下,养鸡户思想逐渐转变,将养的鸡出售了。同时由小区物业公司对整栋楼进行环境卫生清扫和消杀。由此避免了一起因住户养鸡而引发的群体性矛盾纠纷。
网格听事,分门别类“汇”。充分发挥网格作用,利用网格员入户走访时机,开展“听诊”、“问诊”行动,积极为群众搭建“社情民意”表达平台,把网格议事“建”在楼门口、“搬”到居民家。通过居民现场说事,把问题亮出来,纳群言集民智,把解决问题的计策找出来,让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到社区事务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所思、所急、所想、所盼的问题。
“太好了,能够顺利拿到合格证书真是要感谢社区为我们提供的免费技能培训平台。”
原来,家住新淮园社区的吕女士一直想谋求个工作岗位,但苦于没有专业技能,只能到处打零工。这次开展的育婴师培训,为她掌握一技之长提供了机会。
新淮园社区网格员在走访时了解到辖区内有很多灵活就业者,他们多为下岗工人、城乡失业人员、低龄老人、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因缺乏一技之长,很难能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岗位。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网格员及时将此类问题汇总上报。为了让灵活就业人员不仅有“饭碗”端,且越端越稳,社区专门开设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灵活就业培训课堂,聘请社会培训机构开展“造血式”送培训、送技能行动。如针对低龄中老年人开展“护理护工”“家政保洁”“金牌月嫂”“健康管理师”等技能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
民主定事,广聚智慧“谋”。深化“红色议事会”社区治理模式,推行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吸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入社区“大党委”,驻区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多元共同协商、共同解决的多方联动治理机制。比如上游社区创新推行“三呼三应”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例会,听取群众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讨论研究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步骤,建立“居民群众征民意、党员代表共提议、联盟成员齐商议、分工协作同努力”的良好格局。
原淮南市第十九中学教职工宿舍建成于1990年,已有30多年的历史,风雨过后,道路破损、屋顶漏水、污水管严重老化,屋内空间局促、厨房及卫生设施短缺。如何解决教职工宿舍楼“环境差”、“烧饭难”、“如厕难”等民生小事成为了上游社区党委的头等大事。
今年4月,上游社区党委瞄准毕家岗街道老旧房改造民生项目,立即召开业委会、物业、住建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小区议事会”,通过实地察看、走访调查、集中谈论等形式,最终决定向毕家岗街道申请改造该宿舍楼,为群众解难题。
在收到同意改造的批示文件后,上游社区党委坚持因地制宜、分户施策,通过“三呼三应”工作机制广泛征求拟改造小区居民意见,组织社区干部开展逐户排摸,细化改造方案,以户为单位,制定了一户一方案改造计划。日前,该项目正紧张有序的施工中。
群众评事,强化回访“验”。巩固协商议事成果,坚持问题排查、诉求化解、问题回访一体化推进。社区采用两步走策略,加强群众评事回访再检验,确保各类诉求清仓见底。建立居民诉求“跟踪问效”工作制度,实现问题解决“全周期管理”。对成功解决的问题定期组织“回头看”,并做好结案归档,切实做到问题化解不反弹。
“没有社区的耐心调解,我这个家也就散了”吴某激动地说道。
原来,吴某与其妻子因家庭琐事,经常吵架,甚至发生肢体冲突,家庭矛盾一触即发。社区调解员反复对夫妻双方进行开导教育和调解,通过讲法律、讲亲情,并结合家庭、亲情等各方面做思想工作,有针对性地“找心症、抓心药”,最终,双方的婚姻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经网格员上门回访,夫妻二人已和好如初,不再为家庭琐事产生矛盾。
毕家岗街道代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