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25 浏览量: 来源:
近年来,八公山镇坚持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等方面精耕细作,着力破解村干部队伍建设“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等突出问题,努力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拓宽渠道“选”,构建人才“蓄水池”。
深入实施基层骨干培养工程,每村后备干部储备2人以上,累计配备22人,平均年龄33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76%。通过后备干部考试选拔、个人自荐、村民推荐、支部举荐等方式,重点从本村致富能人、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退役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摸排出思想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综合能力强的人员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初步人选,报区委组织部审核备案。组织纪检等部门开展联合审查,对后备人选逐一进行“体检”,将联审合格人员纳入全镇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动态管理,从源头确保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质量。
创新方式“育”,铺设成长“快车道”。
坚持“按需供给、因材施教”培养理念,把村级后备力量培训纳入全镇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培训班、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活动,提升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工作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邀请领导专家、行业骨干、致富能手等,分批次、分阶段、递进式进行后备干部常态化跟踪培养。健全由镇党委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或者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构成的“N+1”结对帮带机制。根据个人特长和村级发展需求,让后备干部参与村级中心事务,尽快熟悉农村环境、工作节奏,提升后备干部的“成长速度”。
从严从实“管”,筑牢纪律“防火墙”。
动态化管理村级后备力量档案信息库,实行“一村一库、一人一档”,全程记录村级后备力量工作实绩、教育培训、奖惩情况、性格特点等现实表现。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镇、村党组织管理职能作用,积极向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等基本情况。根据后备干部的工作开展、能力素质、实绩实效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思想松懈、工作不力的后备干部及时调整,把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人才及时吸纳,形成优胜劣汰、能进能出、动态调整的良好机制,确保村级后备力量队伍整体活力。
压实担子“用”,激发发展“新动能”。
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积极为村级后备干部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村级后备力量全面参与村“两委”工作,在乡村一线具体工作中“练兵”。对发展潜力大、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大胆使用,在村“两委”出现空缺或换届选举时,按程序进入班子任职,将特别优秀的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做到备用结合、量才适用,实现优秀村级后备人才资源的统筹利用、优化配置。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后备干部,在党员发展、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有效调动后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断形成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截至目前,先后有4名后备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八公山镇 孙正梅)